GMS多含水层系统建模深层次应用
掌握GMS多含水层系统建模技术
多含水层系统常见于沉积盆地。全球共有600多个沉积盆地,其面积可超百万平方公里,深度可达二十公里。在这些盆地中,可能存在多个垂向叠置的含水层——既有承压含水层也有非承压含水层,各层之间由半透水层分隔。
要准确表征多含水层系统以预测跨含水层的水位降深、补给量和污染物运移并非易事。地下水建模系统(GMS)能够基于MODFLOW实现对多含水层系统的准确模拟。
多含水层建模实例
以下是在GMS中建立多含水层MODFLOW模型的运作流程:
构建多层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需将每个含水层置于独立层位或覆盖范围内。
-
为GMS概念模型定义地层结构,使每个含水层和隔水层均以独立层位呈现。
-
输入钻孔数据与剖面信息,并为各层分配水力参数。
-
运用GMS中的"地层界面"与"实体模型"工具,实现钻孔间表面的插值运算,生成三维层位,并确保各地质单元垂向对齐。
设定含水层与弱透水层属性
模型需为每个含水层分配流动属性。
- 在定义层间交互前,先为各模型层设定含水层与弱透水层属性。
- 通过层属性流动(LPF)包与水文地质单元流动(HUF)包,准确表征跨层位的变异性属性。
含水层参数需设置更高的水平/垂向渗透系数和储水系数,隔水层(弱透水层)参数则设置较低渗透系数以体现垂向阻流特性。
建立垂向流动连接
模型需通过含水层间的越流作用实现层位垂向水力联系。这使得MODFLOW能根据层间水头差模拟向上/向下的流动。
- 通过直接接触或越流隔水单元连接各层位。
- 设置合理的层间垂向各向异性比值(Kz/Kx)。
- 在非承压条件下,按需将层位设置为可转换类型。
设定边界条件与应力源
为模型分配其他约束条件:
- 将井群、补给源、河流或一般水头边界赋到对应层位。
- 例如:补给量会下渗到其正下方的浅部含水层,而深部市政供水井则抽汲承压含水层并影响上部含水层。
完成设置后运行MODFLOW,即可查看多含水层系统的模拟结果。GMS能够有效模拟复杂多含水层系统的动态特征——通过合理构建层位结构、流动连接与边界条件,可全捕捉地下水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深入揭示含水层间的垂向相互作用机制。立即尝试使用GMS开展多含水层系统建模吧!
-
2023-12-06
Pipe Flow Expert 中文快速入门指南:精通管道设计与流体动力学
深入了解PipeFlowExpert中文快速入门指南,掌握管道设计和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知识。本指南涵盖了绘图界面的使用技巧、单位转换(公制或英制)、储罐和流体源的应用,以及连接点或节点的设置。详细介绍流量需求的计算方法、管道流向的分析技巧,以及如何设计开放式和封闭式管道系统。学习如何有效预防管道回流,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管道图门、管件、控制阀和喷头。此外,本指南还提供泵型号的选择指导和负流量泵的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初学者和行业人员提高在管道系统设计和分析中的技能和效率。
查看详情 >
-
2023-09-06
REFPROP正版软件基本操作指南
这份REFPROP正版软件基本使用方法指南详细介绍了从启动软件到查询流体物性的步骤。您将了解如何选择流体、查询指定点的物性、查询饱和状态的物性以及创建物性图表。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专家,这个指南都将帮助您轻松掌握REFPROP软件的操作技巧。
查看详情 >
-
2024-01-10
正式发布: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Origin2024新版本
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Origin 2024版本已正式发布,本文将介绍Origin2024版本新功能特点。
查看详情 >